(一)“软建设”相关内容
2014年版大纲未明确提及“软建设”相关内容。新版大纲新增了“软建设”章节,强调在规划、政策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效果。要求对“硬投资”与“软建设”的匹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软建设”措施是否符合实际以及存在的问题。该创新点体现了对项目整体建设过程中非实体部分的重视,强调通过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通过大纲中单列“软建设”,督促引导项目所在地方和所属部门加强“硬投资”和“软建设”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更好发挥项目投资效益。
(二)项目前期决策评价
2014年版大纲主要关注项目审批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依法履行审批程序,以及土地、环评、规划等相关手续的办理情况。
新版大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对规划政策符合性和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评价,要求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内容,根据项目实际建成运营情况,对项目是否符合重大规划和政策目标、建设必要性是否充分等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还增加了对项目前期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的对比评价,以及决策程序合规性的评价。这些新增内容使得对项目前期决策的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入,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把握项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三)建设准备与实施评价
2014年版大纲对项目实施准备、组织管理、勘察设计、招投标、资金落实、开工程序等进行了评价,但内容相对较为宽泛,评价维度、内容和深度未做详细说明。
新版大纲在建设准备方面,新增了对要素保障的评价,包括用地用海、资源环境等要素保障方案及其落实情况的评价,强调了要素保障的时效性、充分性和合规性。在建设实施方面,对工程管理、投资控制、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评价,增加了对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监理单位工作情况等的评价内容。这些创新点使得对建设准备与实施阶段的评价更加细致和全面,能够更好地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四)项目运营评价
2014年版大纲主要关注项目运营概况、运营状况评价以及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
新版大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对项目技术应用与创新效果的评价,包括项目技术标准评价、科研获奖情况、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及新技术应用效果等。这一创新点体现了对项目运营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视,有助于推动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升级。
(五)投资效益效果评价
2014年版大纲分为项目技术水平评价、项目财务及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经营管理评价、项目资源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等章节。
新版大纲将投资效益效果评价分为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和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评价等章节。在内容上,更加注重项目的宏观影响和社会责任,强调对项目在带动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评价。此外,还增加了对项目碳排放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实效性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影响的评价,体现了对项目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的更高要求。
(六)项目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
2014年版大纲主要关注项目的工程建设目标、技术目标、功能目标、投资控制目标、经济目标以及项目影响目标等的评价。
新版大纲在项目目标实现情况评价方面,要求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确定的建设目标,梳理总结实际完成情况,并分析尚未完成目标的差距及原因。在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方面,增加了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融资、营收、成本、补贴等情况的综合分析,以及对项目债务清偿能力和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的评价。此外,还增加了对项目风险管控方案落实情况的梳理和仍然存在的风险隐患的研判。这些创新点使得对项目目标及可持续性的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入,有助于提前发现项目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