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30万元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存在围标行为,应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问题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报收到某县财政局的一则询问,即某县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采购预算为30万元,该项目采购的服务不在集采目录内且未达到限额标准,采购单位根据单位内控制度履行了采购程序。某公司参与并中标了该项目,中标价为18万元。中标后,某投诉人认为中标方存在围标行为,于是请律师进行调查。律师调查发现,中标供应商的法人是其中一家参与投标的公司股东,存在相互持股的情形,属于围标行为。于是该投诉人向财政部门投诉,并表示该项目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应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对该供应商进行处罚。针对该围标行为,应如何处理,财政部门能否对中标单位进行处罚?

回答

对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不属于政府采购项目,不属于财政部门的授权管理范围。

“该项目不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就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供应商应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提出质疑、投诉,若采购文件未明确约定的,可根据采购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报有关部门处理。”陕西师范大学采购招标管理办公室曹睿对记者说。

中科器湖北有限公司总工刘国奇告诉记者:“采购单位内控制度如果有明确监察部门,按照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规定,按照我国目前的机构设置,若确实发现有违反‘三公一诚’原则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应该交由采购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业内专家表示,像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采购文件中约定如何处理。

另外,投诉人提出的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对该供应商进行处罚是否合理?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吕晓斌告诉记者:“《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及其他政府购买服务参与方在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存在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行为的,依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因此,存在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执行,该项目不属于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属于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行为,不需要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法律链接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及其他政府购买服务参与方在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存在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行为的,依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存在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作者:马金眈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免责声明:
引用内容会标注来源,仅为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排行榜
招标代理行业发展45周年创新业务研讨交流会(昆明站)成功举办
“832平台乡村振兴公益行”走进广西
关于北京思迈科科贸有限公司复议处理决定的公告(2023-JQ59-W3148)
4
丽水带量集采助力高效采购
5
财政部等三部门 | 开展2025年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6
我国已做好加入CPTPP的政采等领域出价准备
7
关于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复议处理决定的公告(0701-204060150226)
8
绵阳涪城区:全面提升政采规范化透明化公正化水平
9
“数据要素×”行动成效显现
10
浙江全省预算单位采购工作管理“升级”
标讯
资讯
信用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