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位置 返回首页 电力信息 智慧能源塑造清洁发展新业态 跨界融合孕育能源新“蓝海”

智慧能源塑造清洁发展新业态 跨界融合孕育能源新“蓝海”

公告内容

1882年7月26日,上海外滩,15盏弧光灯高高耸立在黄浦江畔,当那不可思议的灯光亮起时,一个崭新的时代降临于中国。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电的日子,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而今,138年过去了,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电力工业在跨越式发展中迈进了新的阶段,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改变世界,新技术和能源电力融合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7月26日,在纪念中国有电138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了以“新基建、新业态、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九个“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

和首届电力主题日“新技术、新电力、新生活”的主题相比,“新基建、新业态、新动能”深刻反映出了中国电力工业在汹涌变革的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应用……参会企业向社会各界展示能源电力与新兴技术的业务融合,以及电力企业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有关未来的蓝图不会止步于憧憬,中国电力企业正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踏上新征程,蓄力再出发。

数字革命驱动能源转型升级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世界各国都将推进数字化经济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发共享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

从国家战略下沉到企业的应用场景,会发现无论是电力生产运行、经营管理还是客户服务等,数字技术已无处不在,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奔跑。

2019年,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拉开序幕。南方电网将先进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电网全环节、贯穿业务全过程,辐射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平台,实现电网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和能源生态系统数字化,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我们认为数字电网是对传统电网内涵的拓展,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传统电网基础上,叠加数字孪生电网和数据信息流,以数据流优化能量流,引领业务流,建构更具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经济性和共享性的电网新形态。”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钱朝阳说。

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中国向世界展示综合实力的名片,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载体。打造大湾区能源新生态,是数字南网助力大湾区腾飞的最好见证。南方电网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电力保障。通过海量数据的跨业务、跨区域、跨层级的实施应用和业务过程的智能化,使得业务更高效,管理更简洁,组织效率更优秀,通过敏捷、高效、柔性的前中后台数字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大数据资源正在成为电力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挖掘数据价值,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中所包括的信息、参数和变量,蕴藏着经济增长的密码和产业发展的规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基于“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及规划平台”的升级,构建面向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规划平台——海博平台,平台整合了全球地理、地质、水文、经济、自然灾害等信息资源,面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社会公众等用户,在此基础上提供水资源、水环境、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等数字化服务。依托这一平台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办了G20能源部长会议,2017年获得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十佳创新案例,2019年获得中电联电力创新大奖。

数字化转型释放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华能智能脱硫应用在玉环电厂的试点中,一台机组每年可以节省脱硫费用72万元,该技术广泛推广后,可为华能创造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大唐集团攻关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脱硫智能优化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在确保不出现瞬时超标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物耗4%~10%,实现环保节能的有效兼顾,锅炉智能燃烧系统在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首次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锅炉燃烧闭环优化控制,打通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电厂复杂系统优化运行的技术路线,该项技术应用提高锅炉效率0.5%到0.83%。隆德煤矿是华电集团数字煤矿试点单位之一,其建设的智能综采工作面具备远程一键启动、智能搁煤等功能,可大幅提升原煤产量。传煤机机电事故降低0.2%,进一步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不仅安全便利,还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电力建立了一平台、多站点、云服务、微应用协同体系,形成覆盖公司24个电厂的工业互联网,为实现企业大数据分析、设备状态预警、机组性能优化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国电电力东胜热电投运,国内首个火电物联发电5G宏基站,建成国内首套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检测、控制、运行与诊断4大功能,综合节能2.25克/千瓦时,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091万元。

智慧能源塑造清洁发展新业态

无论新技术、新业态如何变幻莫测,唯有清洁化的趋势始终不变。从过去到未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清洁能源崛起的速度令人惊叹。相比中国电力138年的历史,中国光伏的发展仅仅30余年。但这个年轻的、代表着低碳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在30余年的起起落落中锻造了顽强的生命力。作为伴随新能源产业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协鑫集团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了同样创新求变的精神和抢抓机遇的意志。“以5G、大数据、充电桩,特高压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进一步奠定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拉动未来经济发展产业支柱的重要机会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曙斌说,“协鑫聚焦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打造能源互联网的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能源大数据的分析、运行、调整、诊断、保供等相应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建设众多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将在未来以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能源系统当中,通过5G互联、大数据实时控制,使每一个大中小型的能源系统得到很好的能源匹配。”

当清洁发展遇上智慧能源,如同一道难解迷局打开了它的关窍。建立以电为核心的多元供应体是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的重要途径,而综合智慧能源便是这种新型供能的具体形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是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通过打造“横琴模式”抢占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制高点。在珠海横琴新区,以一座燃气电厂和10座集中能源站为基础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为横琴自贸区生态的运转提供充足动力。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首创区域能源系统新模式,创新采用“一厂十站”模式,为澳门及横琴区提供发售电、供电、供热、供冷、储能、配套增值服务等“源-网-荷-储”一体化供能方案,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能源项目,被誉为大湾区现代化能源体系的新标杆。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的“菜单”不止于此:在雄安新区,静谧的夜空被5G智慧路灯照亮;在北京中关村的环保科技园,国家电投搭建的综合智慧能源平台公司已掌握了24个场景的解决方案;由此向北不到三公里的北科产业园,拥有着多能流能量管理的典型;6月30日,“零碳”供能项目昌平宝之谷蓄能罐正式向园区供冷;作为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创新示范项目,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已具备车辆加氢能力,一款可续航600公里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在宁波试运,将保证冬奥会期间八方来客的出行;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未来科技城同步跟进铁铬液流电池的多种储能方案,打通电能替代的任督二脉……“综合智慧能源是我们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基于数字化平台,构建共享、融合的数字化能源生态系统。具体来讲,就是以数字化能源,也就是能源流作为底层逻辑起点,把整个现代化城市或新农村的信息流、交通流、社区流、医疗卫生服务流,按照新标准、新要求、新模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相关资源,打破行业壁垒,价值可以充分释放和创造的高速综合流,实现节约资源、高效环保,同时提高了客户用能的安全度、舒适度和便利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明胜说。

新基建赋能行业创新发展

2020年,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引发衰退风险、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打造新引擎。新基建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逆势前行的关键引擎,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致辞中表示,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新基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为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管理变革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径。新基建将有力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2020年,国网在相关领域总体投资约247亿元,预计拉动社会资本约1000亿元。“我们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六稳’和‘六保’。数字新基建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网公司投资数字新基建,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克时艰、共同发展;二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助力电网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三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各方合作共赢。国家电网公司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打造共建、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全面深化改革多方合作,推动战略有效对接、能力有效匹配,合力破解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融合发展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智刚说。

特高压,是电网领域里有关新基建的最大机遇。以特高压为关键技术支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便是一项深刻契合新基建内涵的战略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大,涉及领域广,带动能力强,将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可有效带动新基建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将促进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网络布局、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助力打造集约高效、互联互通、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说。

新基建的风口下,电力建设企业应如何起飞?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首席信息官吴云表示,加快产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已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共识,新基建没有现有的商业模式,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谁能抢抓机遇,提前布局,谁就能够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力建设企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一方面,面临着能源结构清洁化加速调整,电网形态复杂化,电源、电网企业对于项目数字化和自动化要求逐步提升的种种挑战;另一方面,建筑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经济效益降低,行业原本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面对这一宝贵的市场机遇,中国能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在电力物联网、绿色能源、绿色和智能建造、水务环保、综合管廊、高端装备等重点方面开展关键核心的技术研发,积极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型产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跨界融合孕育能源新“蓝海”

跨界融合,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融合创新之中,孕育着一片能源革命的“蓝海”。在发布“数字新基建”十项计划的当日,国家电网与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电网企业携手通信网络巨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G+电力,会给能源生态带来怎样非同寻常的突破?华为公司为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2018年,华为公司的新年献词主题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万物互联”是5G时代的关键词。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运营商的研发努力下,5G技术和产业不断突破,全球大多数主流运营商已经开始布局和部署5G网络。目前,我国位于全球5G产业第一梯队,以华为为首的中国运营商在标准研发上具备了引领全球的实力。“加强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边界灵活的中国特色、世界领先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建彬说。

如今,5G技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未来世界。在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峰为我们展现了5G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创新应用的种种场景:智能巡检,通过5G技术实现对巡检机器人进行移动或者飞行。在降低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巡检的效率,同时还能把高清视频图像实时地回传到指挥中心,促进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系数;配网自动化升级,利用5G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性,可以替代光纤做配网差动保护,实现降成本,增效益;高级计量,电力计量需要从传统计量向高级计量演进,5G网络的广连接特性可以连接海量的智能电表设备,并提升采集品质、丰富采集内容,实现双向互动,最终满足客户智能用电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5G切片技术可以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储能、分布式能源的双向调度管理……在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网通信、智能电网等领域将成为5G在能源行业的重点应用场景。

“5G技术是具有跨越式意义的技术,可以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并成为重要的使能器,使能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认为未来若干年内,人类社会将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张峰说。

变革者从不畏惧挑战。面对2020年全球疫情、以及政治、经济等不确性风险,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中电联作为行业的桥梁纽带,将始终如一地凝聚全行业力量,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新业态,促进电力、燃气、热力、储能等行业资源通过电网实现互联互通,助推中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